加伏特舞曲说课稿

时间:2024-02-19 16:31:56
加伏特舞曲说课稿

加伏特舞曲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加伏特舞曲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伏特舞曲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加伏特舞曲》是风车之国荷兰作曲家、指挥家戈塞克所作歌剧《鲁吉纳》中的一首小提琴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钢琴曲等其他器乐演奏形式。

乐曲用三部曲式构成,A段的主题旋律采用对称的乐句组成。有两个小节组成的每个乐句,都在后一小节作跳跃进行,并在第三拍收第四拍停,这种“顿一顿”的特点好像画龙点睛,是音乐生动活泼起来。富于个性。中间部分前后两大部分形成对照,前半段节奏连贯,旋律平稳,后半段保持了活泼的特性,统一中有变化,这首轻松活泼的《加伏特舞曲》十分脍炙人口,充满着生命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为乐曲分段;在游戏与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出不同乐段的情绪表现,并能借助肢体语言和道具表现乐曲,培养学生的聆听兴趣和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律动参与、哼唱乐曲、编配动作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忆乐曲的主题;引导学生分辨出三部曲式的音乐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加伏特舞曲》,使他们感受乐曲活泼明快的情绪。

2、教学重点

聆听和表演《加伏特舞曲》,感受音乐情绪,听辨乐段。

3、教学难点

准确地在律动中哼唱乐句。

二、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理念:“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新课标提出“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从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 从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在《加伏特舞曲》这一节欣赏课中,坚持以“音乐”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和体验,以听唱律动结合,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唱主题是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因为主题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演唱熟悉主题音乐,有利于学生把握音乐主体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体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感受与体验音乐。

三、说学情

2年级的儿童,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在这课学习中为了增加趣味性我采用节奏游戏直接导入,以听、唱、律动结合,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从而培养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中的体态律动、即兴模仿、固定伴奏音型、图形谱、图卡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想学、乐学;同时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辨别欣赏音乐的能力。

2、学法

本课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肢体感受记忆法、节奏模唱法、探究发现法等方法来掌握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1、律动激趣,游戏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导入环节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本课的导入环节中,我们首先选择了二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之一——律动,在律动环节的设计中,我们没有盲目的设计动作,而是根据乐曲第一乐段的节奏和旋律线设计了走路、踮脚、抬手的动作,让学生在律动中通过简单有效的肢体动作初步的感受乐曲第一段的节拍和旋律。从上课第一个环节就开始有目的的让学生进入到“感受音乐”过程中,提高教学环节的时效性和目的性;在导入的第二个环节设计里,我们继续以本课的设计理念为依托,选择了游戏这个二年级学生也很喜欢的教学方式,设计了节奏模仿游戏,通过学生参与游戏,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为记忆乐曲做好铺垫。

2、初听音乐,参与音乐

有了导入环节对歌曲的完整聆听和模仿游戏对第一乐段节奏的掌握,在初听环节,我们选择了直接让学生参与演奏的方法。张京老师现场小提琴演奏乐曲第一乐段,学生用游戏中的节奏型为张京老师伴奏。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参与其中,成为音乐的制造者,这样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感受音乐、记忆音乐。

3、动静结合,记忆音乐

在初听环节的再次激趣之后,为了能让学生更有效的记忆音乐,我们在这里又设计图谱记忆法来帮助学生对乐曲旋律的记忆,再结合导入环节的律动,动静结合,多方位感知音乐,已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对乐曲的感受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来,提炼出第一段乐曲的情绪,完成第一乐段的学习。

4、完整聆听、对比分段

《加伏特舞曲》是一首ABA结构的三段体音乐,学生在熟悉了A段音乐后,让同学们再次聆听全曲,然后运用对比的方法自己发现乐曲的第二段音乐,以及第一段的重复出现,那么很快同学们就能清晰的总结出乐曲的曲式结构。当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也使用了一些辅助引导方法,就是用不同形状的色块来表示不同的段落,用相同的色块表示相同的段落。在引导学生对乐曲第二段旋律的记忆时,我们设计了创编歌词记忆法,用演唱的方式加强学生记忆乐段旋律。

5、集体参与,感受音乐

在学生对乐曲的旋律、结构都基本掌握之后。根据乐曲的舞曲风格,我们安排了老师小提琴领奏、部分同学小乐器伴奏、部分同学律动、演唱的参与形式让全班感受音乐幽默、动感、富于舞蹈性的风格特点,在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融入音乐后,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6、拓展延伸

在本环节我们用一段诙谐有趣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相同乐曲,用不同乐器演奏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在巩固本课欣赏乐曲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欢笑声中结束本次教学。

加伏特舞曲说课稿2

一、教材内容分析

《加伏特舞曲》是由三个乐段组成的,是A+B+A的形式,运用了许多八度的大跳,使得A乐段非常的欢快、活泼,B乐段运用了许多的连线,使得B乐段非常的优美,但在后面尤其是最后一小节又用了连续的八度大跳,所以又使的B乐段更显得饶有风趣。

二、教学目标(含三维教学目标)

1、通过律动,感受《加伏特舞曲》的情绪,旋律变化及曲式结构。

2、通过聆听,感受舞曲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3、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八度音程的变化及音高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聆听《加伏特舞曲》,感受乐段的结构变化。

2、通过舞步的变化,让学生初步感知舞曲的特点。

四、学法策略指导

听辩法、模唱法、情景法,试唱法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

知新齐唱《飞飞曲》。

师:同学好,欢迎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让我们在这一节课上唱起来,跳起来吧!

(二)新课

导入1、介绍法国风土人情(《加伏特舞曲》第一段音乐)

师: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领略法国的风采。在法国,不仅仅有世界著名的埃菲尔铁塔、普罗旺斯迷人的风光,还有热情的法国人和优雅的舞蹈。你们想看吗?教师随音乐做律动。

(2)老师做的动作好看吗?

(3)这段音乐好听吗?

(三)新授(4)介绍加伏特

师:这首好听、优美的曲子就叫做加伏特舞曲。加伏特是法国一种古老的舞曲。这种舞曲起源于法国的加普地区,生活在那里的人叫加伏特人,他们跳的这种舞蹈便称为加伏特舞蹈。

2、分析A乐段的曲谱,试唱旋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段音乐的谱子,听听他有什么特点?(活泼、欢快)

师:桃心部分的音有什么特点?(音名都一样,但是音高不一样,它们是八度的关系。)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乐曲的旋律走向,找规律。以乐曲的前两句为例(它的旋律走向是一样的)。用你的右手的食指连一连音符。

2)乐曲的最后是八度大跳,请同学们用动作表示一下音的高低。

(3)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乐曲的旋律,老师带领学生认识桃心部分的音。

(1)学生跟琴演唱旋律。

(2)教师纠正学生的音准问题。

(3)老师唱前半句,学生唱桃心里面的音。

3、随音乐律动,乐曲的A乐段旋律。

师:让我们再一起跳起这欢快的舞蹈吧。

(1)老师分解交动作

学生双手叉腰,在原地做左右移动的动作。

4、这首好听的乐曲是用单簧管进行演奏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学校乐队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单簧管吧!

师:单簧管的音色非常清脆,干净。

5、完整的聆听乐曲。

1)聆听全曲,感受音乐的结构。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乐曲紧紧是加伏特舞曲的第一段,下面同学们认真的欣赏这首曲子的全部,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

A、这首舞曲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之处?

B、哪几个乐段是相同的?用图形提示学生进行聆听。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前后两段是一样的,那中间这段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

6、聆听中间段,感受乐曲的变化。

1)那这段音乐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呢?用刚才的那个动作行不行呢?

2)教师示范,左脚点地,右脚后点地,向左移动,第二个乐句方向相反。一三组的学生绕着二四组转圈,第二个乐句换过来。第三个乐句一起像同一个方向做点地的动作。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B乐段的曲谱。

师:它运用许多连音和保持音,使前半段节奏连贯,旋律较平稳,和A段里的短促的断音形成鲜明的对比。后半部里仍保持了活泼的特性。用了许多大跳,尤其是最后一小节,连续的八度大跳更显得饶有风趣。

7、聆听全曲,教师带领学生律动。

师:那你们能像法国人民一样来跳跳加伏特吗?我们用第一乐段在原地做移步的动作,第二乐段走成一个圆做踏步,第三乐段回到原位,明白了吗?

师:再次进行聆听乐曲。

8、介绍曲作者

师:这首活泼欢快的加伏特舞曲,却不是法国人创作的,他的作者来自遥远的荷兰,叫做戈塞克。戈塞克一生创造了很多的音乐,流传最广的就是这首《加伏特舞曲》。并且被改编成各种音乐形式。

(四)小结

希望同学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记住这首著名的加伏特舞曲,也能学会演奏这首乐曲,最后我们再一起跳起加伏特舞吧,结束这欢快的音乐课吧!

(五)教学反思针对低段学生的欣赏能力,对于这首纯音乐的国外舞曲,我选择了在课堂上用身体的律动来欣赏音乐,把音乐直观地展现出来。第一次欣赏初步感受音乐情绪,为乐曲划分乐段。第二次欣赏随音乐感知旋律线。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在听觉视觉方面对于乐曲有个整体的感知。

另外,通过上这节课,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如何才算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欣赏课并不是只让学生听一听,分析出乐曲的结构就可以,还应关注对每个学生音乐听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听辨主题旋律划分乐曲结构;通过听辨旋律的相同与不同,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通过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了解音乐形象是如何被刻画出来的;通过听辨节奏,感受音乐中逼真的形象,只有充分关注学生听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听赏水平。

(六)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情境贯穿始终,极大提高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情境:教师以舞蹈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欣赏的同时能让学生让动起来,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音乐中来,并在不知不觉中聆听了音乐、感受了音乐、表现了音乐。

2、注重听觉思维训练,培养音乐思维能力。

听觉是内部的思维过程,表现是外化的形式,听觉要先于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了让学生先听记主题旋律一,再分辨乐曲结构。先听唱主题旋律二,再听辨主题二的三次变化重复,最后才让学生进行完整的表现。与此同时,在我的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所有音乐实践活动都是在听的基础上去完成的。

《加伏特舞曲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