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习作二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习作二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习作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借鉴本组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方法,即抓住特点介绍民俗,并体会作者的布局谋篇、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完成习作。
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所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运用本组课文学过的描写民风民俗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
运用本组课文学过的描写民风民俗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导语:同学们,我们祖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像那首歌中唱到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更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畅游在这独特的民风民俗中,写下令自己心动的那一页。
二、明确题旨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教材中的要求,边读边画边归纳,想一想,这次习作要我们写什么?要想写好习作,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写作要点。
(1)内容。
①节日习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②特色服饰:各少数民族的特色服饰。
③特色饮食:小吃文化、茶文化、待客文化等。
④独特民居:吊脚楼、土造房屋、四合院等。
⑤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剪纸、皮影、蜡染、脸谱、刺绣等。
(2)注意事项。
①特点突出,民族特色鲜明。
②内容具体,描述准确生动。
③用词精准,表达真情实感。
三、写前准备
1、导语:同学们,下面老师将带领大家游览祖国的大江南北,去欣赏不同民族的风情。(播放民族风情图片,配歌曲《等你来》)
2、引导学生交流欣赏后的感受,也可以针对画面内容进行补充。
3、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哪一种民俗最让你感兴趣,请按一定顺序详细地介绍一下。
四、回顾写法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描写事物的方法?分别是从哪篇课文中学到的?
2、小组归纳,教师板书。
(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方法多样,有顺序:修辞手法,如,比喻、反问、象征、夸张;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3)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五、入笔习作
1、你最想写什么?先确定习作题目,再列出写作提纲。
(1)温馨小贴士(课件出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想拟一个什么题目?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想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③哪一部分内容将作为重点进行详细介绍?
(2)学生自主编写提纲,进行简单的.修改。
2、按所列提纲,说一说自己想怎么写。
3、尝试写作:前面我们欣赏和交流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可以说,不一样的习俗,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感受,不同凡响的精彩……下面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记下这点点滴滴,让这些民俗的独特魅力在我们笔尖流淌吧!(学生动笔写作)
4、教师在巡视中作场外指导。
第二课时 一、直击目标
1、导语:俗语说:“树木不修长不好,文章不改意境少。”这节课我将带领大家对自己的习作进行精雕细琢。
2、讨论:你们认为这篇习作应着重体现哪些内容?
预设:
生1:所介绍的民俗特点要突出,而且要体现鲜明的地域或民族特色。
生2:在介绍时要能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生3:要能恰当地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或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生动地描述,最关键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二、修改润色
1、自我品读,自主修改。
(1)轻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读一读,再品一品: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生动,表达是否清楚、具体。边读边画出不满意的地方。
(2)反复朗读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想:怎样修改?然后进行修改。
2、全班交流,集体评改。
(1)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习作推荐给大家?请大家边听边思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你认为应该怎样修改?请给出最佳的修改意见。
(2)总结前面已交流的几篇习作,有哪些共同的优点,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3)针对大家给出的意见,再次品读自己的习作并进行第二次修改。
3、小组合作互评互改。
(1)没有在全班交流的同学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小组成员听,大家进行交流,提出评改意见。
(2)交换习作进行互批。
(3)推荐优秀习作准备全班展示。
三、美文欣赏
1、欣赏佳作。(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外例文)
2、交流感受。
3、好朋友合作,互读习作,寻找习作中的精彩之处,并为好朋友的习作写上评语。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从这次习作中,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作业:把修改后的习作誊写到作文本上。
习作二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问题写下来。
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3、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借助插图探究写法,捕捉细节完成习作。
课前准备:
创造一个老师不在场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前几天,老师有一次因故不在课堂,老师想知道没有老师在时,同学们都做过些什么。不要怕在老师面前暴露缺点而羞于表达,大胆地说出真实的情况,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说。
2、交流
3、揭示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故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
二、借助插图,探究写法
1、整体观察插图,感知”面”的描述。
讨论: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当时的情形怎么样?
2、抓住局部观察插图,感知”点”的描写
从插图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某个人或几个人进行细致的观察,想一想:他们在做什么?由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出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插入突发事件添加细节。
展开想象:如果教室门猛然被推开,情况会怎样?或者突然有人说”老师来了”,情况又会怎样?
三、联系实际,交流体验
1、日常学习生活中,插图中描绘的场面大家一定也经历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老师不在场时,自己曾经扮演过怎样的角色?
2、交流、评议
引导学生不仅抓住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还要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都描述出来。
3、各自梳理,确定本次习作材料
四、写法迁移,尝试习作
1、运用插图探究出的写法完成习作草稿。
2、组织评议,指导修改。
3、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2
“面”——把握记叙文六要素
“点”——抓住人物活动
“细节”——插入突发事件
习作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六年级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特别是一些值得回味,值得纪念的小事。
技能:引导学生紧扣文题,选择一件发生在同学之间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故事,真实地写下来。
能力: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情意: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故事最精彩,最动情的地方写具体。
对策: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领悟体会。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师生聊天引入习作话题。
我们在小学里已经生活了将近六年了,六年间,一定发生了许许多多值得回忆的事情。这其中肯定也有许多其他同学和老师都不知道的事情,这就是你和某一位伙伴之间的秘密,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来。
二、学生进入习作状态。
学生观看例画,例画中描绘了老师不在教室里时,同学们的各种活跃的表现: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起身离位,在与同学高谈阔论,有的因看到精彩文章而哈哈大笑,有的则伏在桌子上做着美梦-------例画真实地反映了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学生表现出的一个个真实的自我。
1、生回忆,搜寻一下这类故事。
2、选择你觉得最想要写出来的一件事。
3、生进入程序。
4、师生共同。
三、交流教师的“下水文”。
1、教师朗读“下水文”。
2、学生评议老师的“下水文”。给老师打分,并说出打分的理由。
多媒体出示老师的下水文。
修改:指出好的地方,开头能引起读者往下看的兴趣。
夸张句用得很恰当。还是小作者有办法,对人物的表现描绘得很细腻。
不足之处:前后没有做到呼应,有些句子之间连接得不自然,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写的更具体些。
3、学生就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写好人物的活动,插入必要的细节,哪怕是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的描写,都会使人觉得暗藏着勃勃生机.
修改:细节的特点在于“细”,习作是要捕捉到一个好细节是不容易的,事先必须进行仔细观察,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4、师生交流“下水文”的成败,提出修改建议。
四、习作评议和修改。
1、根据刚才对老师习作的和补充,修改各自的习作。
思考一下:着重从哪些方面来修改?
修改:主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3、学生自由选择交流和帮助批改的对象。
修改:鼓励一些好学生主动地去帮助班内的差生,尽量把语句写清楚,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
(1)可以是老师。
(2)可以是你习作中的另一个主人公。
(3)可以是你认为值得信赖的朋友。
板书设计:习作2老师不在的时候
老师在时(略)
老师不在时(详)